中娱网

企业得市场 老人得服务 政府得民心 东宝福利院改革何以三赢

2023-08-25 08:01:33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光正 童晨曦 通讯员 苏婷婷

8月23日上午,荆门市东宝区第一福利院内,子陵铺镇中心卫生院派驻的医生林万龙正在查房。“过去,老人生病了我们就送医院,或联系医院派车来接。自半个月前成立了医务室,医生每天查房,给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老人生小病不用出门,医生第一时间对症治疗。”福利院院长严静说。

近年来,荆门市东宝区对农村福利院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进行改革,逐步将原属乡镇管理的福利院收归区级直管,推行服务外包或公建民营,引入专业养老团队给老人服务,实现了“企业得市场、老人得服务、政府得民心”的三赢。


(资料图)

老人们生活焕然一新

东宝区第一福利院原名子陵铺镇农村福利院,始建于1958年,2017年投资3000多万元迁址新建。2021年,东宝区民政局将该院收归区级直管,确定为全区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中心,采取服务外包的形式,由爱尚家专业养老团队运营管理,在优先满足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剩余床位面向社会开展普惠性代养服务。

谈及改革初衷,荆门市东宝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显华说,过去,公办养老机构存在管理方式粗放、保障能力不足、照护服务偏弱等问题。比如东宝区第一福利院,改革之前只有7名工作人员,平均年龄超过50岁,岗位职责不清晰,照护能力不足,薪酬待遇不高,很难为老人提供优质服务。

“我们刚接手时,院民生活不规律,有的老人不讲卫生,与工作人员关系紧张。”严静回忆说,新的养老团队有23人,护理员持证上岗,能给老人提供专业的照料护理、医疗康复等服务,还组织老人开展文化娱乐活动,老人们的生活焕然一新,“我们把老人当作父母一样赡养,老人也渐渐把我们当成了亲人。”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该院看到,住宿区设有洗衣房、淋浴房、开水房、慈善超市、医务室、值班室等生活配套设施,房间内卫浴、电视、暖气、呼叫器、护理床、实木家具等设备一应俱全;餐饮区提供自助餐和送餐服务、点餐服务;休闲区花草葱郁,健身设施功能齐全;生产区有80平方米的猪圈,1.5亩的菜地,蔬菜品种多样。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在这里有很多老伙伴陪伴,有护理员的贴心照护,还有不少辅具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不便。”83岁的陈婆婆感激地说。

改革经验全区推开

东宝区原有6家农村福利院,除第一福利院外,牌楼镇农村福利院、石桥驿镇农村福利院的管理权限也收归区级直管,牌楼镇农村福利院更名为“东宝区第二福利院”,经营模式为公建民营;石桥驿镇农村福利院更名为“东宝区第三福利院”,经营模式为服务外包。

静泽养老服务公司接手东宝区第二福利院快一年了,公司负责人周玉玲介绍,6名护理员贴身照护失能、半失能老人,晚上每两小时起来一次,帮老人翻身、给老人喂水等,服务非常细致,“收费比较低,根据老人身体状况不同,每月收费1500元至3000元。”

在东宝区第三福利院,记者看到,新修建的风雨长廊连接了老人宿舍区和食堂。该福利院院长付元芬说:“以后老人去食堂吃饭,不怕日晒雨淋了。福利院的环境、设施很不错,我们将大幅度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吸引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农村留守老人入住。”

在老人们享受到优质的养老服务之外,张显华认为,改革还盘活了存量资源,提升了福利院的床位利用率。东宝区第一福利院有160张床位,改革前集中供养38名特困人员,改革后增加到85人,还收住社会老人14人。第二福利院37张床位,原有的8名特困人员移交给了第一福利院,目前收住社会老人18人。第三福利院原有特困人员35人,改革后收住社会老人7人。

此外,改革还减轻了财政保障的压力。第二福利院工作人员工资全部自筹,财政不再拨付工作人员工资;第三福利院工作人员工资财政保障减少了40%。

“我们多次走访福利院,发现老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了,对党和政府的关爱很感激。这说明,改革实现了‘企业得市场,老人得服务,政府得民心’的三赢。今年我们要把仙居乡农村福利院收归区级直管,明年对剩下的两个农村福利院进行改革,把改革经验在全区推开,让更多老人享受到高质量养老服务。”张显华说。

标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