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钟迎雪
从前,书本是孩子的世界,现在,世界是孩子的书本。研学被视为是“行走的课堂”, 热度只增不减。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中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2018年起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或营地全面推行,至今为止,研学在国内发展已10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相关数据统计,2022年,国内研学旅行人数突破600万人次,全国有超过5000家“研学营”“夏令营”等公司机构。2023年,小到托管机构,大到上市公司,连旅行社都开始瞄向研学市场,各地随处可见百人、千人研学团,在“研学热”下,诗和远方并不便宜,市场的亢奋也让很多人失去了思考。
少研只游、游学分离……面对这些乱象和质疑声,记者采访调查了多家大中型研学机构、大型企事业单位、教育人士等,探讨大家心中的“研学游”如何逐步走向“研学优”?
研学机构:
痛点很多,亟盼支持
让研学旅行成为“移动的学校”和“没有围墙的学校”的初衷为好,但在市场化运作下,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很多研学机构也只能“苦往肚里咽”。
学生参与研学中的团队户外拓展项目(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8月3日,当记者联系上管管老师时,她刚结束北京研学行程,管管在青岛有“蚂蚁队长”“行走的啃书娃”两个研学品牌,全职老师8人,兼职领队50人。2016年,团队开始组织户外剧情式主题活动,管管跟记者回忆,那个时候还不叫研学,她们的兼职来源于大学生只担任领队,提前接受培训,负责某期活动队员的服务引领,不同的研学城市有对应的老师做地接授课。需要强调的是“带队老师”和“研学授课老师”是两个概念,带队老师更倾向于生活方面,大学生带队并不意味着不负责,都比较认真且跟学生相处会有更多耐心和亲和力。
“我认同一个观点,价值决定价格,我们应该思索产品的研发是以需求为导向还是以供给为导向,做沉浸式深度研学的实操不好做,今年整个青岛市场,都反应很难做,招生并不好招,而且现在一旦外出,就需要和旅行社合作,因为进景区必须有行程单,所以今年很多都是旅行社在搞研学,而真正做研学的机构反而也很难受,特别是当地旅行社要价较高,就拿大巴来讲,价高者得,很多酒店随时甩团,营地坐地起价,这使得研学团的费用成本上涨。”管管老师给记者讲述了自己今年做研学活动的一些痛点。
研学团学生跟“大国工匠”郭锐要签名
管管老师介绍,今年全国各地的孩子几乎都拥向北京,毕竟北京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相比较之下,青岛今年的研学市场并不算火热,因沿海城市旅游旺季影响,青岛的酒店、餐饮、交通成本上涨,政策支持力度小,因此很多研学团选择了同样沿海的城市日照和威海,公立学校研学几乎都被资源垄断,而且各区市的补贴力度不同,需要家长埋单,在此情况下,家长的选择很被动。
“五天四夜的对外销售价格在2500元左右,这也是家长能够接受的合理价格区间。”管管所在团队的研学特色是剧情式的主题挑战,匹配超能力挑战卡片,对学生进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训,以及海洋知识的趣味化探索。
学生在户外观察
“与北京、西安、敦煌等地相比,青岛的历史文化积淀并不够丰富,但是青岛也有众多独特的研学资源。”管管表示,下一步,她们也将下功夫做一套具有青岛海洋特色的研学课程,重点是区别于旅行,将城市人文与传播海洋文化结合起来。
“我们很需要专门的政策支持,目前研学给予的是旅行社权限,和旅行社挂钩,很难规避旅游乱象,毕竟研学的根本是教育的事,这点让真正做教育的人很难受。”管管跟记者算了一笔账,研学一旦要出行,涉及了吃住行,交通餐饮占半壁江山, 300元的单日活动,除去人工场地等费用,盈利并不高,但人员付出和筹备服务都非常辛苦,今年的市场又被旅行带偏了,想要盈利,必须要有稳定量的支撑。
学生在电视塔就餐
“研学不应该有季节性,研学应该是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管管表示,很多家长认为研学是安排在寒暑假,研学应该是一年四季都有的,每周都有,从短期到长期,要做成持续的内容,但是户外研学的问题很多,夏天家长觉得天热,冬天家长觉得太冷,如今孩子们连克服天气的意志力都需要去练就,说到这里,管管也表示了很多无奈。
有家长反映,“清北研学”变成了“排队营”,经常要排队几个小时甚至半天。对此现象,某研学机构的周老师也做出了解释,在假期出行高峰的情况下,景点排队都是必经过程,也是需要家长理解,就算是家长带领出行也要排队,出门守秩序是一堂“社会课”。
研学公司:
突出重围,更迭进阶
山东博学知行国际文化交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计宏慧,结合多年的从业经历,对疫情以后的“研学热”有着深刻的理解。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学习透明艇
与旅行社“半路出家”做研学公司的情况不同,计宏慧的团队是伴随国家提倡研学理念发展起来的第一批研学教育公司,经历了十年研学市场的更迭,积累了一批优质客户。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中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基础教育学校论坛上首次清晰诠释了“研学”的概念。同年,国际研学也正式由国家教育部颁发第一部《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试行)》从纷杂无序到有章可循。2018年起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或营地全面推行,研学发展如火如荼。
“2012年我们博学知行北京、福州公司率先在英国孔院的支持下,开始了中外政府及教育部门支持下的国际友好研学,2015年山东博学知行国际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成立, 2015年到2019年期间,青岛和英国40多所中英友好学校进行友好交流。” 计宏慧跟记者介绍,在当时她的团队受到了很多关注,新西兰、意大利、匈牙利、西班牙等越来越多国际教育组织都想加入进来,直到疫情发生。
steam学习——小小工程师课程
计宏慧表示在疫情之前,国内已经出现了很多研学的头部机构,2018年国内研学至少有10000多家机构在这个赛道上各显身手,除了学校组织的研学之外,市场化研学人数达到了400万人次,市场规模达到了100多亿元,但是相对于2亿多在校学生,研学的市场才刚刚开始。
疫情三年对于研学市场是致命一击,计宏慧的团队陷入了迷茫,正可谓“祸兮福所倚”,在最坏的时代中,做最好的坚持,不能出国门做交流,便将英式教育的理念带进中国本土研学,在研学中讲求主题化、系列化、渐进化。自主研发“走进上合,小小新闻官”、“小小戏剧家”、“小小工程师”等系列课程,承接北京、上海等国际学校来青研学,依托青岛的本土城市特色,海洋文化、老城区建筑文化、崂山茶文化等特色,走进青岛航空、中车等名企。
研学团成员合作画队旗
“青岛的历史街区、老建筑,企业的会议室都能成为我们做研学的课堂,不仅在国内就能体验国际教育的理念,也能培养孩子学习的创新性思维,最终还要形成国际教育中的评价体系,与参加研学的学员总结研学成果,进阶下一个深度研学课程。” 计宏慧跟记者分享团队在疫情影响下突破重围所做的各种工作。
计宏慧表示,2023年的研学市场比2019年之前还要活跃,很多知名的非教育公司已申请教育基地,市场竞争加大,其所在团队为了提高市场份额,依托原有课程基础,将研学类型从课程单一学习到跨领域多方向实践研学,加强课题顶层设计,通过对研学课程研发与实施,以培养“全球公民”为目标,打造国际文化理解为核心价值的研学课程体系,想做到特色鲜明、体系健全、形式多元、更迭进阶,力求社会、学校、家庭、孩子共同参与和学习,为此她们做了各个版本的研学课程设计。
学生学习古法造纸
“研学的选择,家长可以为学生把第一道关。”计宏慧建议,家长选择有经验,研学职责分工明确、安全有保障有责任心的研学机构;选择研学主题清晰,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研学课程;选择课程老师经验丰富,课程内容多元化、课程形式多样化的机构;选择适合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学习目标的研学内容,让孩子通过研学的启发,有兴趣去自主认知、体验学习。
“我们跟很多业内人士做过探讨,也有一定的期待。”某研学机构周老师表示,作为行业中的参与者,大部分人是没有机会去制定规则的,也很难左右规则,在必要情况下,建议相关部门建立研学行业的教育及评价标准,在这其中包含研学基地、旅行社等行业参与方,以及提升研学交通、食宿医疗防护等集体活动的管理标准;提升研学基地机构资质的准入标准、退出机制和评价体系;鼓励相关部门牵头打造示范性研学精品线路进行推广;培训考核各基地专业的研学导师等,这样才能真正留住一批家长信得过的教育研学机构,淘汰无良机构。
知名企业:
设计研学课程,促进城市品牌宣传
作为山东省首家以城市命名的本土航空公司,为积极响应国家“大力支持研学旅行,为学生创造更丰富的研学旅程”的号召,自2022年开始,青岛航空依托民航全产业链资源优势打造青少年研学项目。
研学团走进青岛航空
青岛航空公司团委志愿者工作部部长曲鹏为记者介绍,公司专门成立了研学领导小组,由公司团委具体负责实施,青岛航空研学是公益项目和半公益商业项目相结合,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记者发现青岛航空的授课老师全部为飞行员、乘务员等专业技术人员,比如参观AOC(运行指挥中心)、参观航材库、解锁世界先进航材存储设备,学习飞机构造和起飞原理以及客舱安全等知识,已经形成完整的研学课程。
参观AOC(飞行运行指挥中心)
为了丰富研学项目内容,青岛航空将进一步提升课程设置,引入模拟机、客舱应急体验等实景模拟课程,将青岛的港口、上合、电视塔等重点区域或景点纳入研学项目,以点带面,形成完善的研学体系,不仅可为中小学生进行梦想启蒙,也可为高中及大学生提供职业体验。依托上合组织,按照“双枢纽”战略规划,对接成员国招募学生至青岛等地实地交流学习,宣传青岛品牌文化,匹配青岛发展战略融入“一带一路”共建,助力公司品牌建设和航网规划。
现场观摩,学习飞机轮胎的相关知识
作为一家大型国企,也遇到了很多瓶颈,曲鹏跟记者表示,诸如公司本身对该项目推广力度不够,项目利润空间有限,对合作研学机构不具备太强吸引力,再者已参与的研学机构受其他盈利较高研学产品影响,对该产品推广力度不够。下一步,青岛航空将会根据研学项目开展的广度和深度,实时考虑组建专业研学部门或机构,真正起到践行好国企责任,担当好青岛城市品牌宣传的使命。
在机务人员带领下参观航材库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像青岛航空这样打造研学项目的企事业单位并不算少数,大中型研学机构会善于整合本土资源,带领学生走进知名企业单位,诸如海信探索中心、海尔世界家电博物馆、中车产业园、走进警营认识警犬,探访急救中心、创客小屋等,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接触更多社会知识,也在无形中提高了研学机构的准入门槛。
学生近距离观察磁悬浮列车模型
“从今年5月份开始,我们接到不少研学配套供餐,订单很稳定。”青岛举鑫帮厨有限公司的鞠经理告诉记者,因为外地来青研学团基本上都会制定五四广场到电视塔的研学路线,而他们将就餐地点选在电视塔,既能观光又能休息,因此很受学生喜爱。
在空乘人员的介绍下,学习应急安全知识
“成本是小,口碑是大,特别是给孩子们供餐更要用心。”鞠经理表示,从以往合作来看,很多研学机构对于食品安全的把关是很严格的,基于公司前期对上合组织青岛峰会、跨国企业领导人会议等供餐的基础,这也是研学机构选择他们的原因。下一步,他们也将加强和国内各大研学机构的合作,发挥青岛本土餐饮公司的优势,严格把关食品安全,为研学团提供健康美味的餐食。
家长与学生:
急而不得,各自“做自己”
暑期能休年假陪娃旅行的则去,不能陪娃旅行的,只能报名研学团。因为戳中了家长的需求痛点,众多家长忙着为孩子的“研学游”埋单,但家长的心态已经发生变化。
作为有教育职业背景的二孩妈妈孙宇,老大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假期参与研学,五年级独自飞到上海参与当地组织的研学活动,孙宇对于研学有很清晰的认识。
半岛学生记者团走进大洋一号研学活动
“研学对孩子们来说‘趣’字是第一位的,是要真正让孩子有体验感。”孙宇认为,外出研学让孩子在外轻松做自己的同时,也能让父母有机会做“纯粹的自己”。
“当然在研学内容的选择中,我更看重行程中是否有旅行到不了的地方,课程中是否有对孩子深层思考的引导。”孙宇介绍,她一般会给孩子选择亲朋好友有真实反馈的研学机构,现在大部分研学还停留在看一看,记一记,说一说的浅层学习模式,她感觉流行多年的STEAM课程、项目化学习其实更适合研学活动,最好能有动手动脑的环节,才能将所见所思,内化为所得。
行走的课堂,半岛学生记者在老师的带领下“触摸”历史
“行万里路看万里手机,不自觉的孩子需要带队老师多费心。”史女士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今年15岁,这两年她给孩子选择的研学活动,也都是熟人介绍的机构组织的,她很少从平台上下单。
史女士认为,在研学的过程中,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会携带手机,无法保证孩子是用来拍照记录学习还是玩手机聊天,存在一定的信息差。一个带队老师满足不了学生的人物配比,是否能提升带队教师数量与质量,是为了专业而介绍还是为了生动趣味而情景式带入?怎样的讲解互动方式可以让孩子更感兴趣?做互动体验只是单纯体验,是否可以及时用语言给孩子渗透进去? 是否能够及时讨论孩子的观点?这些问题都曾是她和家长们一同讨论过的。
半岛学生记者团走进大洋一号研学活动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家长会选择熟知且具有口碑的企业或者是机构参与研学,学生家长胡女士告诉记者,“我们从半岛成立小记者团之初就参加了,因为相信半岛都市报和带队团长,听刘延珉老师讲南极科考,听好奇魔鱼团队老师介绍拍摄潮间带纪录片的故事等,这其中的研学收获可能没法像考试成绩一样具体的量化,而更像是给孩子打开一扇窗或者在心中种下一颗种子,润物细无声,相信在孩子的成长过程非常有价值和意义。”
半岛学生记者近距离了解蜜蜂产蜜的奥秘
半岛学生记者团,隶属于大众报业集团半岛都市报社,创建于2008年。是一个以新闻采访,研学游学,社会实践,素质能力提升,公益活动为主打,提供和组织青少年参与社会实践和探索的平台,理念是希望孩子们永远好奇,保持独立,保持思考,目前已经组织了上千场研学活动,辐射小学到高中。
半岛学生记者走进新能源电动汽车公司参观
胡女士表示,作为家长,最看重的也是半岛学生记者团拥有记者导师团和行业大咖导师团队,让家长能够放手,大胆地让孩子参与进来,培养独立而有趣的小灵魂。
一年级的小学生官子津,是第一次独自参加研学,“白天调皮捣蛋,晚上想家哭闹”。
“暑假研学重要的是让我收获了更独立、更勇敢的自己,这是我第一次离开家,第一天晚上我非常想家,在带队老师的鼓励下,还是坚持了下来。”官子津表示,最特别的是没有父母的贴身照料,需要每天自己整理行装,自主把控时间,遇到困难时自己想办法解决或主动沟通请求帮助。
学生对研学导师进行提问
“教育本身就需要时间,急而不得。”官子津的母亲刘女士告诉记者,三天的研学,让她看到孩子变得更勇敢了。在她眼中,每个孩子的成长特点都不同,研学对于每个孩子的效果也自然不一样,作为家长,无法严格限定孩子通过一场研学就能够达到何种目标,好的亲子教育与社会拓展应该放在平时,研学只是孩子们成长中的一种形式,孩子是树木,最需要的还是家长日常的灌溉与培育。
教育人士:
倡导普惠与定制,需要平常心
十年教育工作从业者王老师是公立学校授课教师兼班主任,每学期要指导家委会结合少先队、学校的相关主题组织研学活动,也是“研学”一词从出现到现在热潮期的十年见证者。
2018年11月份,青岛市教育局印发《青岛市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的通知,其中第九条要求学生每学期参加一次研学活动。王老师介绍,基本上每学期都会有以家委会为主组织的研学活动,每个孩子都能有机会参与。而社会机构组织的研学则事关家长的教育理念,自主选择。以他们班为例,寒暑假参加独立研学外出的孩子比例高达70%,这也解决了一些家长工作繁忙无法带孩子旅行的问题。
半岛学生记者团参与科技开放日活动
王老师向记者表示,现在的研学活动大多是学校家委会或者是机构组织的,也有很多区别,学校家委会组织的研学活动以单日普惠型、参观型为主,并符合学校要求的主题,以免费的研学活动为主,依托于社会开放的公益性场馆,由家委会志愿进行看管,希望班级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进行外出实践学习。机构组织的研学种类繁杂,水平参差不齐,区域跨越较大,有的研学机构自主设计特色鲜明的课程,由专业的老师进行上课,而有的机构以游玩、娱乐为主,不同的定位特色不一样。
“好的研学课程一定会让孩子在情境中、在体验中提升能力、开拓眼界,为孩子树立职业理想目标。”王老师表示,希望各社会组织能够依托自己的场馆特点、职业特色为更多的孩子开放研学项目,可以分层进行课程的开发,有普惠型的也要有定制型的,普惠型的可以参观为主,属于初步了解,而定制型的则是为孩子深入体验了解提供途径,可以满足不同孩子、家长的需求,把研学游变得更常态化,也能满足不同家庭的消费。
“学生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一场独立研学结束后是能够给老师和家长一个真实反馈的”。王老师表示,相信研学会随着教育理念和市场革新进一步升级,有好课程的研学会留下,走马观花的研学也会被淘汰,让孩子们能得到收获。
“我们也理解家长的焦虑,还是需要对研学游保持一个平常心。”王老师感觉很多家长都是“人云亦云,人去咱去”的心态,研学确实是丰富学习见识的方式之一,但是研学不能从根本上决定孩子的学习与成长,所以家长也要保持平常心,尊重孩子意见,按需择优选择,合理分析价位与课程,不盲目跟风,也有助于研学游理性发展。
“研学游”推行十年,这也是全社会对“素质教育”探索与期待的十年,“研学游”走向“研学优”,需要行业自律也需要他律,更需要家长的良好心态,一起回归 “教育+”的初心来做研学,让孩子在研学中释放天性,真正的成为探索者、研究者、观察者,让“行走的课堂”真正活起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