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娱网

躲过“安史之乱”活到85岁的大唐名将,每一步都是步步惊心

2023-05-09 17:04:48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史书上说,安史之乱后,天下安危,系于郭子仪一身达二十年。当其时,郭子仪“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多穷人欲而君子不之罪”。

实际上,成名后的郭子仪过得惊心动魄,时不时就被推到人生的悬崖边。至德二载(757年),两京收复在望,唐肃宗却已经开始头疼了。让他头疼的,不是如何尽快平定安史之乱,而是如何安排朔方军的两名主将——郭子仪、李光弼。

他招来奇人李泌,私下询问:郭子仪、李光弼已为宰相,若克两京,平四海,则无官以赏之,奈何?李泌给他提出的对策是,不要用官位奖励功臣,这样会导致将帅权重、功高难制;等天下太平后,要用土地和爵位赏赐功臣,这样他们会为自己和子孙而珍惜既得利益,不敢乱来。可惜这个建议,唐肃宗没有听进去。他反其道而行,在天下尚未平定之时,就开始防范那些为大唐续命的有功之臣:既然将帅权重难制,就不让他们权重;既然功臣功高难赏,就不让他们立下高功。安史之乱打了八年,实际上与唐肃宗纵横捭阖搞帝王之术有很大的关系。对他而言,打赢战争什麼最重要?当然不是树立将领的权威,而是巩固皇帝自己的权威。所以他一面利用将领克敌,一面又随时钳制他们的战功与权力。

唐肃宗却认为,来瑱屡战屡胜,手掌重兵,那可不行。于是将其调任,外示尊崇,阴夺其权。相州(安阳)之战,朝廷九个节度使联合攻打史思明叛军,兵力占有压倒性优势,结果竟然惨败。没有别的原因,纯粹就是唐肃宗从中作祟。唐肃宗害怕诸将拥兵自重,故未在军中设主帅,却任命亲信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使,到军队中牵制各方势力。这一番人事安排,使诸将畏首畏尾,无法大胆决策,战败已在意料之中。尽管设立主帅一定可以尽快解决战斗,但这从来就不在唐肃宗的考虑范畴。

现在相州之战败了,没有统帅,但也要有人担责。郭子仪遂遭到解职,闲置于京师。整整三年多,整个帝国战火纷飞,这样一个军事奇才却在长安看落日,闲得**。即便朝廷对他有任用,也是用完就招回来,继续看你的夕阳。史书说,郭子仪被褫夺军职,是遭鱼朝恩妒忌,故而谗言构陷。但是,谗言竟然能发挥作用,说明皇帝相信;而皇帝之所以相信,是因为他需要相信,或者巴不得相信。历史上那些挑拨君臣关系的所谓谗言,说白了都是主子借小人之口说出来的心声。

平定安史之乱,战功最大的并非郭子仪,而是郭的原部将李光弼。史载,李光弼“战功推为中兴第一”。这并不是说郭子仪领军打仗不如李光弼。实际上,论军事才能,两人是当时煜煜生辉的双子星座,难分伯仲。郭子仪战功落后,主要是因为他在相州之战后,基本就靠边站了,有心杀贼,而无力上前线。但也因此,郭子仪性命无虞,而高居第一战将的李光弼,生命堪忧。唐肃宗在位末期,郭子仪一度被重新起用。但他的命运,仍像厕纸一样,用完就扔。唐代宗即位后,宦官程元振“忌嫉宿将,以子仪功高难制”,再进谗言,唆使皇帝再次罢免郭子仪军职,让他“充肃宗山陵使”,去修老皇帝的陵墓。到广德元年(763年)十月,吐蕃进逼长安之时,唐代宗没办法,找不到合适的将领,只好再招郭子仪御敌。郭子仪二话不说,带兵出城。

安史之乱后,手握重兵的将帅,没一个有好下场。唯有郭子仪,好好活了下来。他手里没兵权,只剩“二十余骑”,皇帝没拿他当回事。此时的郭子仪,不但保住一条老命,还为唐代宗所倚重,焕发了第二春。当中兴的将帅都被诛除之后,总得有人出来收拾和镇住局面。郭子仪是不二人选,他被留下来委以重任,一是无兵权,二是有能力。

唐太宗对郭子仪委以重任,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郭子仪的做事方式,至少看起来让人觉得可以信任。不管何时何地,只要皇帝有调令,他马上放下所有的事,立刻进京。当他遭到皇帝身边的宠臣构陷之时,不管自己在干嘛,哪怕对敌作战进入关键时刻,他都会连夜赶到皇帝身边,当面表忠心。而且,郭子仪表忠心,一来就按住自己的命门往死里掐——主动要求朝廷解除自己的兵权。从至德二载(757年)声名满天下之后,他就不断地要求辞掉或让出自己的部分或全部官职。广德二年(764年),仆固怀恩被逼反,勾结吐蕃、回纥军南下,唐代宗给郭子仪封了一堆官职,要他率兵抵御。郭子仪说,招抚使这个职位,是抵御叛军的需要,我不敢辞让;但太尉一职,我绝不能接受。他于是上表恳请辞去太尉一职,向皇帝表明心迹说,我早就想像范蠡一样过逍遥自在的日子,但因为“寇仇在近,家国未安,臣子之心,不敢宁处”,才勉为其难担当重任。实际上,我对权位,毫不眷恋。唐代宗很感动,但没有允准他的请求。郭子仪不放弃,再次上表辞让。这下,唐代宗终于同意了

实际上,朝堂中忌惮或嫉妒郭子仪的人一抓一把,他们只是伺机潜伏着,拼命寻找郭子仪的错误。建中初年,唐德宗规定十月禁止杀生,但是郭子仪的家人却杀了头羊。有心人就注意了,立马上奏,打小报告。如前所述,皇帝给他加官进爵,郭子仪基本都一再拒绝,但是皇帝给他美女钱财,郭子仪往往谢恩笑纳。他在私生活上,变得极为奢靡,开宴会就耗钱三四十万,会见客人也要姬妾环伺在旁。这就是史家所说的,郭子仪“多穷人欲”。故事的最后,唐德宗即位,尊郭子仪为“尚父”,给予至高荣誉,暗地里却将郭子仪的权力分解掉,授命多人分任。这样,年逾八十的老郭就只成了一个象征。新皇帝再也不怕这个曾经位高权重的臣子,有什麼深藏的不轨之心。郭子仪曾对皇帝表忠心:“跋涉艰阻,出没死生,所仗惟天,以至今日。”那时候的唐代宗或许还将信将疑,如今的唐德宗已经可以深信不疑了。建中二年(781年),在郭子仪85岁去世的时候,唐德宗为他罢朝五日,身后备极哀荣。他生于武则天时代,死于唐德宗时代,前后熬过七任皇帝。他生命的最后二十多年,与皇帝们持续不断的无声之战,此时一起被埋葬了。从此,一个功高不震主、君臣无嫌隙的郭子仪,被写进了历史。

标签:

热门推荐